停售
警告:最後一件產品!
上架日期:
1. 有"音樂之父"美譽的德國傳奇音樂家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是18世紀最有成就,音樂造詣高不可測的音樂家,經典作品不計其數。他創作風格廣泛,種類多元化,每種類別的作品多受樂迷所愛戴,更深得樂界認同,在古典音樂歷史佔有極為崇高地位。在流傳至今的作品當中,巴哈的管弦樂曲相對較少,而由個別樂器演奏的樂曲則有不少傳世之作,這些作品多能凸顯獨奏者的炫技和風格,亦能適合改編由別種樂器演繹,效果同樣精彩。
2. 1935出生於愛沙尼亞(Estonian),被譽為「神聖簡約主義(holy minimalism)」先驅的近代著名作曲阿福‧佩爾特(Arvo Pärt),最擅長創作合唱、管弦樂和室內樂等類型作品。他開拓了一種以聲音緩慢調製的風格,例如由鐘聲和純音調產生的簡單聲音結構,沒有裝飾的單音及基本的三音和弦,這種技術讓人想起中世紀的巴黎聖母院和東正教的神聖音樂,他稱這做鐘鳴作曲法(Tintinnabuli)。佩爾特最為人熟悉的作品包括四部交響曲、曾於多部電影和電視作品包括幾米的「向左走·向右走」被用作配樂的為小提琴與鋼琴演奏而作的「鏡中鏡(Spiegel im Spiegel)」和器樂曲「兄弟(Fratres)」,他創作的樂曲容易被接受,極受歡迎。
3. 出生於俄羅斯聖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肄業於聖彼得堡音樂學院(St. Petersburg Conservatory)及蘇黎世藝術大學(Zurich University of the Arts),現今備受追捧,才華橫溢的年青豎琴演奏家及作曲家亞歷山大‧博爾達切夫(Alexander Boldachev)以獨特的魅力和多樣性的演奏而得到樂迷的擁戴,極受歡迎。
4. 博爾達切夫的最新的豎琴獨奏專輯「信念(Credo)」便揀選了巴哈原創由魯特琴、小提琴、管風琴和大提琴演奏的雋永小品各一首和佩爾特的永遠經典『給愛莉娜(Für Alina)』、『總結(Summa)』、『鏡中鏡(Spiegel im Spiegel)』和『兄弟(Fratres)』改編由豎琴演繹,與原樂器演奏各具特色、風采和韻味,但豎琴的演奏則像音畫般清幽雅緻,飄逸動人。
5. 博爾達切夫的演奏琴音音色清晰明亮,優美和暖,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般的琴音連綿地將兩位相隔數世紀的著名作曲家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帶到另一聆聽境界,令人回味無窮。
Tracklisting :
Arvo Part (b.1935)
1. Fur Alina (1976)
J.S.Bach (1685-1750)
2. Prelude from Lute Suite in E Minor, BWV 996 (1710)
A.Part
3. Summa (1977)
J.S.Bach
4. 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 BWV 565 (1704)
A.Part
5. Spiegel im Spiegel (1978)
J.S.Bach
6. Chaconne from Violin Partita No.2, BWV 1004 (1720)
A.Part
7. Fratres (1977)
J.S.Bach
8. Prelude from Ceollo Suite in G Major, BWV 1007 (1723)
樂評精選
Copyright © 2020 Silkroa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