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售
警告:最後一件產品!
上架日期:
1. 古典樂派三大作曲家之一的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被譽為史上最具影響力的音樂家,精通多種樂器,由他所創作的古典名作不計其數,並由他一手建立了古典浪漫主義,對古典樂文化往後的發展亦影響深遠。多首由他譜寫出的樂章至今仍廣受歡迎並被作音樂教學之用,可謂流傳萬世,在古典音樂發展歷史佔有極為重要的章節。在他眾多作品之中,「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編號61(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Op.61)」是當時他為維也納劇院的首席小提琴演奏家法蘭茲‧克萊門特(Franz Clement)而作,亦是他創作唯一一首的小提琴協奏曲。這樂曲規模宏大,旋律柔美悠揚,格調清優高雅,具王者風範,是音樂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曲目。演繹這曲必須具有艱深的技巧才能完全發揮箇中精髓,是全面挑戰演奏者的功力。
2. 出生於比利時,現長居於澳洲的作曲家喬治·倫茨(Georges Lentz),亦是當今出色的聲音藝術家(sound artist)。倫茨的創作的樂曲是典型的當代作品,聲音獨特,音樂性平和但感人。因為他對天文學的迷戀以及對澳大利亞內陸和原住民藝術的熱愛,這方面的精神和他存在的信仰、疑問和疑慮融入其作品之中,超凡脫俗。受到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詩歌的啟發,同時也體現了這樣一種思想:未來的一代有一天會回顧我們,以及我們毀滅地球的方式,他譜寫了《...向遙遠的天空發放光芒... - 小提琴協奏曲("...to beam in distant heavens..." - Violin Concerto)》來表達他在這方面的的憂慮。這部作品描繪了在暴力和愛與希望的天使幻想之間搖擺不定的抗衡,對獨奏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 出生於德國 慕尼黑(Munich)的國際知名小提琴家阿拉貝拉·史坦巴赫(Arabella Steinbacher)自2004年在巴黎首次亮相後一直平步青雲,備受讚賞。除了演奏技巧更加靈巧嫻熟外,表演風格也更加獨具一格,可演奏的曲目範圍更廣,同時依然保持專注。她採用著名的〈"布思"斯特拉迪瓦里1716年小提琴(Booth Stradivarious 1716)〉,音色圓潤清澈,加上她出色獨特的演奏,使她所演繹的歌曲提升更高欣賞層次。
4. 近期急促冒起的青年指揮家葛斯塔夫‧希梅諾(Gustavo Gimeno)先是荷蘭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指揮,從2015年樂季開始成為盧森堡愛樂樂團(Luxembourg Philharmonic Orchestra)的統領至今,優秀的音樂才華和卓越的領導才能顯而易見。史坦巴赫現與這合作無間的組合全力演繹這兩首風格與體裁截然不同的小提琴協奏曲,盡展他們全面的技術與表演才能。
5. 史坦巴赫完全掌握樂曲的節奏及感情表達,快慢鬆緊控制自如,拉奏清脆俐落,揮灑自如,充滿魅力地將兩首作品演繹得淋漓盡致,倍添色彩與能量。
Tracklisting :
L.V.Beethoven (1770-1827)
1. I)Allegro ma non troppo / 2. II) Larghetto
3. III) Rondo.Allegro
Georges Lentz (b.1965)
“…to beam in distant heavens…”-Violin Concerto
4. Lento (soloist plays offstage at the beginning)
5. bar 78 [Vivace]
6. bar 187
7. Bar 212 [Vivace]
8. bar 370 – An Elegy for our Grandchildren’s Planet
9. bar 415
Copyright © 2020 Silkroad. All Rights Reserved.